中國海洋大學是一所海洋和水產學科特色顯著、學科門類齊全的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2017年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學校校訓是“海納百川,取則行遠”。
學校創建于1924年,歷經私立青島大學、國立青島大學、國立山東大學、山東大學等辦學時期,于1959年發展成為山東海洋學院,1960年被中共中央確定為全國13所重點綜合大學之一,1988年更名為青島海洋大學,2002年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
學校有4個校區,其中,嶗山校區、魚山校區和浮山校區共占地2400余畝;西海岸校區規劃占地約2800畝,2022年9月一期建成啟用。設有1個學部、20個學院和1個基礎教學中心。現有在校生35400余人,其中本科生17200余人、碩士研究生14500余人、博士研究生3400余人、外國留學生330余人。教職工4114人,其中專任教師2175人,博士生導師715人,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818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073人,中國科學院院士6人、中國工程院院士9人。
學校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具有國際視野和合作競爭意識、具有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為目標,以造就國家海洋事業的領軍人才和骨干力量為特殊使命。學校遵循“通識為體,專業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實行有限條件的自主選課制度和學業識別與畢業專業識別確認制度,努力培養復合型、高素質人才。畢業生中已有16人當選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先后擔任國家海洋局局長,參加中國第一次南極考察的75位科學家中一半以上是學校畢業生。
學校積極支持嶗山實驗室建設,協同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主持建設我國地球科學領域首個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深海圈層與地球系統前沿科學中心),主持海洋領域首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多場多體多尺度耦合及其對海工裝備性能與安全的影響機制)。建有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農業部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以上各類科研基地平臺40余個。
擁有科學考察實習船舶3艘,包括5000噸級新型深遠海綜合科考實習船“東方紅3”、3000噸級海洋綜合科學考察實習船“東方紅2”、300噸級的“天使1”科考交通補給船,形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遠海并輻射到極地的海上綜合流動實驗室系統,具備了一流的海上現場觀測能力。
學校在地球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工程技術、化學、材料科學、農業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環境學與生態學、藥理學與毒理學、微生物學、計算機科學、社會科學12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科研機構排名前1%。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科技進步二等獎12項。“十三五”以來,主持國家級各類項目2500余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118項,在國內外高水平期刊發表論文3400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5000余項,授權發明專利3040余項,其中授權國際發明專利45項。
學校的發展目標是:到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綜合性海洋大學;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特色顯著的世界一流大學。
辦學有關指標
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 | 2個 |
山東省高水平學科 | 9個 |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 17個 |
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 4個 |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 34個 |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 25個 |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 | 2個 |
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 2個 |
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 1個 |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 | 2個 |
本科招生專業 | 74個 |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計劃試點專業 | 7個 |
教育部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 | 2個 |
國家級特色專業 | 12個 |
國家級一流專業 | 38個 |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 3個 |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 4個 |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 2個 |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 | 1個 |
國家級精品課程、精品視頻公開課、精品資源共享課 | 25門 |
國家級一流課程 | 46門 |
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 | 3門 |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 15項 |
兩院院士 | 15人 |
“萬人計劃”領軍人才 | 21人 |
****特聘教授 | 15人 |
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 31人 |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 15人 |
“四青”人才 | 71人 |
山東省“泰山學者” | 217人 |
教育部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 3個 |
國家級教學團隊 | 8個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 | 1個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 | 3個 |
教育部“****”創新團隊 | 4個 |
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 | 3個 |
科技部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 | 1個 |
博士后流動站 | 16個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 51項 |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 8項 |
國家級社科重大項目 | 26項 |
全國重點實驗室 | 1個 |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1個 |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 1個 |
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 | 1個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8個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5個 |
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 1個 |
農業部重點實驗室 | 1個 |
山東省重點實驗室 | 5個 |
山東省基礎科學研究中心 | 2個 |
山東省技術創新中心 | 2個 |
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7個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海洋生物工程中心 | 1個 |
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2個 |
教育部-科技部“111”創新引智基地 | 7個 |
中國海洋發展研究中心(教育部、國家海洋局共建) | 1個 |
教育部高校國別區域研究基地 | 2個 |
國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 | 1個 |
山東省重點新型智庫 | 1個 |
山東省社科理論重點研究基地 | 1個 |
山東省高等學校文科實驗室 | 2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