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導讀:
為激勵學校廣大教學科研人員在課程教學、創新創業教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績,學校設立了“天泰優秀人才獎” “東升課程教學卓越獎” “海潮英才獎”“泰諾創新創業教育優秀指導教師獎”等獎教金,每年組織評選并進行表彰獎勵。“優秀教師事跡展播”活動設立“我們身邊的青年奮斗者”專題,對獲獎教師先進事跡進行宣傳,首批推出近三屆一等獎獲得者的奮斗故事。
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爭做新時代的奮斗者
——經濟學院教師郭晶
【學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精神感悟】
在中國海洋大學建校10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學校全體師生的重要回信對海大人提出了殷切期望。作為曾經的海大學生,現在的海大教師,我將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緊密圍繞國家海洋發展戰略需求,不斷促進教學與科研的深度融合,以涉海研究成果轉化教學資源為手段,創新優秀海洋人才自主培養模式,為建設教育強國、海洋強國貢獻力量。
【奮斗故事】
勤修仁愛之心,是教師站穩三尺講臺、躬耕教育事業、培養時代新人的必然要求。郭晶懷抱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忠誠,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潛心育人、勇于擔當、甘于奉獻,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師者的亮麗本色。
一、潛心教學,創新中國特色雙語教學模式
教育國際化是應對全球經濟競爭、解決全球性問題和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手段。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雙語課程作為教育國際化的基石,是提高國際化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重要抓手。
郭晶是金融學CFA教研室主任,她的教研室承擔了CFA專業18門雙語課程的教學任務。她一度非常困擾于“雙語教學”的內涵?!半p語教學僅僅是語言的轉換嗎?”“一半中文一半英文的授課方式真的可行嗎?”“雙語課會不會看起來像是翻譯課?”帶著這一連串的問題,她開啟了雙語教學的學術研究,并將研究成果帶回課堂進行改革實踐。她嘗試基于任務驅動的混合式教學,從時空上對雙語教學進行了重構,將中文教學前置到課前完成,為課堂教學提供可理解性輸入,課堂采用全英文沉浸式教學,為學生創設語言應用環境,突破二語環境下學生信息處理的局限性,真正實現語言學習和專業學習1+1>2。
二、思政育人,培養兼具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的金融人才
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我們需要更多具有國際視野與家國情懷的國際化人才,能夠在世界舞臺提出中國方案、彰顯中國力量、作出中國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郭晶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積極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將家國情懷教育融入在國際化教學培養全過程。她構建了以課堂教學為主體,線上教學與實踐教學為拓展的“一體兩翼”課程思政教學模式。課堂教學通過【知金融、懂時政】【知金融,懂文化】【知金融、懂監管】【知金融,懂投資】【知金融,懂科學】五個模塊,培養學生關心國家大事、理解中國文化的愛國意識、熟悉行業政策、了解行業趨勢的職業意識,以及掌握先進方法的科學意識;線上教學通過【思政小課堂】【時事觀察家】【科研訓練營】【行研小助手】等版塊開拓學生視野,進一步夯實時代精神、奉獻精神和創新精神;實踐教學通過引進國際權威風控職業資格認證考試、學科競賽以及科研訓練等方式,使學生學精悟透用好理論,將時代發展與個人命運緊密聯系,增強歷史使命感和時代責任感,激發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強大動力。她主講的兩門課程分別入選省級和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主持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理解當代中國”多語種課程建設與課程思政研究重點項目、山東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教育大計,愛乃底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心懷大愛是教育家精神的核心,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都產生于教師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
對于郭晶而言,教育就是一場幸福的遇見,做老師的每一天,她都感到無比幸福。從走上教學崗位開始,她就當上了班主任。許多人認為做班主任是一項不起眼的工作,但是她卻非常享受這份工作。她認為班主任的身份是一種“特權”,可以讓老師與學生走得更近。學生眼中的郭老師從不拒絕他們的任何要求。她為班級公眾號撰稿,她為學生拍攝的視頻當臨時演員,她為每一位同學書寫贈言……她從不吝嗇與學生相處的時間,她喜歡和學生們聊天,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問題。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她用自己的言傳身教鼓舞著學生,激勵著學生。在她的帶領下,2014級金融學、2019級金融學CFA均獲評山東省先進班集體,她個人也收獲了中國海洋大學第二屆“最美教師”榮譽稱號,并獲評第七屆東升課程教學卓越獎一等獎。












